2017毕业季| 王楠楠 “尼空贝尔”
王楠楠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摄影方向2017届研究生
作品 《尼空贝尔》
“尼空贝尔”是由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词汇,故直译上没有相对的汉语释义。蒙古语里“尼空”是指洞穴、小面积洼地,“贝尔”则意为痕迹。“尼空贝尔”是指蒙古人迁徙移走蒙古包后,草地表面留下的圆形痕迹,它代表着游牧人在此处生活过的痕迹。
冬季沙地草原牧场,内蒙古正蓝旗,2016
火药的发明终结了冷兵器时代蒙古骑兵的神话,虽然与广阔的天地长期共生修炼了蒙古民族超然的精神气质,但这其中依然隐藏着悲伤和落寞。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后代,我从未真正的进行过长期的游牧生活。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,偶尔会处于尴尬的境地。少年时期,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民族身份的认知甚是槃根错节。如今,乡愁不仅是成长经历中的地域情感同时也是血脉里的民族情感。眷眷之心,我以摄影的方式,通过镜头和底片的维度再一次回望我的民族和故乡,期望通过摄影的行为达成自我身份与民族身份的和解。再者,为表现现代文明的到来使游牧文明愈发退居一隅,另一种生活方式与主流世界产生断裂,它依旧存在着超然的哲学,同时在当代的语境下,也呈现出某种消极自由。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下,迁徙的痕迹已经不再是地表的小小圆形,它演变的更加复杂……
全球视野下,不同文化的力量差异越加悬殊,文化趋同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我们丰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,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扩张和蔓延值得反观。
蓝色敖包,元上都遗址,内蒙古正蓝旗,2016
放牧人和他的羊群,新疆巴音布鲁克,2016
暮色下祖父辈住过的老房子,新疆尼勒克,2016
Q&A1
Q:感谢你接受采访,作为摄影师您的主要兴趣是什么?
A:我很喜欢到处游走。拍《尼空贝尔》时,我在新疆和内蒙的多地有计划、没计划的闲逛。我喜欢公路旅行式的创作方式,况且,在路上我和朋友们还可以突然做决定,说去哪就去哪了,未经筹划的目的地总让人期待。这种状态就像摄影,即兴的,有点冲动,感觉放飞了。开车、吃饭、休息、观看、偶尔喝喝酒,然后我的拍摄计划变成一根松弛的绳子,我时不时拉一下它就够了。
布里亚特蒙古女人,内蒙古呼伦贝尔,2017
看摔跤节目的男人,内蒙古,呼伦贝尔,特莫胡珠,2017
六岁的忽必烈,新疆,尼勒克,2016
早餐后,斯德布,内蒙古,呼伦贝尔,2017
Q&A2
Q:谈谈《尼空贝尓》这组作品。
A:故乡对我来说是一种既宏大又微观的情感。我生在新疆,我的母亲是新疆的蒙古族,我的父亲是内蒙的蒙古族,所以地域上新疆和内蒙古都是我的故乡。虽然我从小生活在城市,但我对草原生活并不陌生。成长过程里对民族、国家、集体这些宏大事物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敏感。束缚过,挣脱过,然后再自己回来,这个过程带给我很多。我想通过创作抵达自我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和解,这是我情感层面上创作的初衷。
再者,你说的对,这是个充斥着各种矛盾的时代,很多东西的复杂是难以言喻的,对此,我们还没有什么结果,认知先行吧。行走在两种文化里,保持察觉力。游牧文明与主流世界的保持距离或脱节,这种消极自由的状态,如何评价它?我觉得需要思考。其实,《尼空贝尔》跟很多大的议题说的是都同一回事,只不过主体不同,方式不同。
苏叔叔与牛,内蒙古正蓝旗,2016
穿着摔跤服的蒙古族青年,内蒙古正蓝旗,2016
丹尼斯在自己的牧场,内蒙古呼伦贝尔盟,2017
Q&A3
Q:摄影作为一种媒介参与社会议题的可能性在哪里?
A:摄影作为媒介的确有很大的可能性参与社会议题,不过我最初也没有想把它当作社会议题这么宏大的概念去创作。而且这个问题我不是很乐观。摄影是可以参与社会议题,但有效性又是另一回事。像FSA那样的时代早就过去了,而且我自己对这种从国家叙事角度出发,参与社会议题的摄影运动不太感兴趣。我也不喜欢祥林嫂式的倾诉方式,悲惨又絮叨。我更希望从个人、从比较单纯的创作动机出发,用我喜欢的视觉方式和风格去完成。
草原加油站,内蒙古正蓝旗,2017
现代化马棚,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,2016
Q&A4
Q:电影学院摄影的学习带给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?
A: 是人生里一段很快乐的学习经历,我觉得很自由,这点很重要。我的大学是在南方的一个211综合院校,研究生来到电影学院觉得挺有意思的,感觉自己不像是在上学。这里像一个湖泊,把大鱼小鱼们都放进去。更多是自己去寻找、实现、沉淀……时常忙起来人仰马翻,宅起来一周都可以足不出户,即使这样也不太会扰乱平衡的状态,它依旧有序。
水泥蒙古包,新疆巴音布鲁克,2016
公共厕所,内蒙古鄂尔多斯,2016
加油站公厕,内蒙古呼伦贝尔,2017
Q&A5
Q:谁是你最喜欢的当代摄影师?
A: 难以回答,很多。最喜欢的实在想不到,不过很多摄影师和作品我都非常欣赏,Laura Letinsky , Stephen Shore,Alec Soth, RichardMisrach, Josef Hoflehner,须田一政,等等(还有很多),他们的东西都很不一样,我很享受阅读这些影像,了解他们的表达和呈现等等。
高压电塔群,内蒙古呼伦贝尔,2017
满洲里的早晨,2017
羊群,汽车,城市,内蒙古锡林浩特郊区,2016
看着远方的两个牧人,新疆尼勒克,2016
黄昏草原和远处的工厂烟囱,内蒙古呼伦贝尔,2017
Q&A6
Q:对你的摄影有主要影响的是什么?
A:摄影的音乐性和视觉的各种可能性?大概这样吧。
Q:用三个词来形容一下摄影。
A:物本光辉、美、残酷。
2017毕业季高校摄影系毕业创作精选vol.7
王楠楠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摄影方向2017届研究生
作品 《尼空贝尔》
#Read more#
2017毕业季| 于崧洋 “三分之一” (中央美术学院)
2017毕业季| 杨博炜 “柔软的刺” (北京电影学院)
2017毕业季| 胡晓艺 “一切都会过去”(南京师范大学)
2017毕业季| 孙澜城 “历史的观望”(南京艺术学院)
2017毕业季| 高旭 “另一个世界”(河南大学)